![]() |
|
||||||||||||||||
从事专业: | 材料加工 | ||||||||||||||||
学习与工作简历: | 1990.09-1994.09 永利集团材料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4.09-1997.03 西北工业大学永利集团获得硕士学位 1997.03-2000.10 上海大学获得工学博士 2000.10-2002.10 永利集团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作研究工作 2002.11-2004.08 永利皇宫会员注册登录院讲师 2004.09-2010.09 永利皇宫会员注册登录院副教授(其中2005.01-2005.06,于澳大利亚著名大学---monash大学做访问学者 ;2010.08-2010.10,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访问科学家)
2010.10-2016.12永利皇宫会员注册登录院教授 |
||||||||||||||||
研究方向一 | 高性能轻合金材料设计与精密成型技术 | ||||||||||||||||
研究方向二 | 镁基氢致变色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 | ||||||||||||||||
研究情况 | 长期从事高强度铸造轻合金(镁合金/铝合金)材料研发与液态精密成型及特种加工技术研究,近年来还开拓了氢致变色镁基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等新兴学科方向,并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进展:1) 在高性能镁-稀土合金的设计、强化机制与组织调控研究取得突破,探明多种镁稀土合金中的析出序列与相变模型以及强韧化机制,为新型高性能镁合金设计打下理论基础;2) 针对镁室温滑移系少塑性差的问题,发现了镁合金中微量元素促进室温非基面滑移开动的机制,创制了高强高延性镁合金JDM1(强度超过300MPa,延伸率达到35%以上);针对传统镁合金强度低的问题,探明镁-重稀土合金的析出序列并发现了新的有效强化相β1,从而创制了超高强度耐高温镁-稀土合金JDM2(将其强度提升至500MPa,使用温度提升至300℃);3) 发明了双联式精密低压铸造、发动机支架挤压铸造等多种轻合金精密液态成型技术,并将新材料与工艺相结合,解决了20种复杂高性能要求的汽车与国防关重件的轻量化制造难题; 4)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高强度镁稀土合金粉体有气雾化制备和镁稀土合金样品的增材制造;5)设计并制备出了可见光透射率调节区间在达65%的(CF)n/Pd/Mg-Nb2O5氢致变色薄膜。 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已将10余项镁、铝合金科研成果或专利在多家企业进行工程化或产业化,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广泛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力,参与筹建了“上海交大-通用汽车先进材料制造联合实验室(SJTU-GM AMP CRL)”,该研究室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亚洲建立的唯一的联合实验室,并受邀担任了该实验室“镁合金领域”负责人。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12 项,发表SCI论文230篇(Scopus总他引超3600次,H index=32),获得授权专利35项。 |
||||||||||||||||
讲授主要课程 | 《计算材料工程》 (本科生) 《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传输现象》(研究生) 《秘宝寻材-宝藏中的材料科学》(核心通识课) |
||||||||||||||||
教学研究 | |||||||||||||||||
代表性论文、论著 |
1. S.X Wang,Y Zhang*, L.M Peng*,et al. On the evolution of β‘ precipitate during creep in a Mg-3.3Y-0.1Zr(at.%) alloy. Mater. Charact. 2019,147:414-420 |
||||||||||||||||
毕业博士生数 | 8 | ||||||||||||||||
毕业硕士生数 | 22 | ||||||||||||||||
参加学术团体、任何职务 |
中国材料学会镁及镁合金分会常务理事 |
||||||||||||||||
申请专利 | 代表性授权专利: 1. 彭立明、付彭怀、蒋海燕等,多组分气体混合装置,ZL200610027174.2 2. 丁文江、彭立明、付彭怀等,含稀土高强度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工艺,ZL200510030457.8 3. 何上明、曾小勤、彭立明等, 高强度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ZL200510025251.6 4. 张亮、彭立明、王迎新,丁文江、匡建中,镁合金金属型低压铸造涂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0810202635.4 5. 彭立明、王迎新、蒋海燕、丁文江,具有自动气体保护装置的镁合金金属型低压铸造型腔,ZL200910049409.1 6. 吴国华、丁文江、彭立明,镁熔体净化装置,ZL200910048993.9 7. 王迎新、彭立明、付彭怀、蒋海燕、丁文江,镁合金熔炼的锆复合饼及其制备方法,ZL201010151425.4 8. 王迎新、彭立明、蒋海燕、丁文江,用于高速挤压的变形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ZL201010152389.3 9. 胡斌、彭立明、曾小勤,基于镁基合金的摩托车发动机缸套的制备方法,ZL201010292160.X 10. 彭立明、郑飞燕、付彭怀、沈渊明,利用植物灰分制备Mg/Mg2Si 复合材料的方法,ZL201310146299.7 11. 孙明、彭立明、胡小禹、付彭怀、彭颖红、丁文江,采用钕铁硼磁铁废料制备镁钕中间合金的方法,ZL201310577466.3 12. 吴玉娟、彭立明、张宇、容伟、付彭怀,丁文江,一种含xx和xx的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8000087.3 13. 彭立明、王成琪、郑飞燕、李学文,两片式轮毂的连接方法,ZL201410116433.3 14. 吴玉娟、都亚仙、彭立明、孙明、郑飞燕、陈娟、曾小勤、丁文江,具有LPSO结构的铸态Mg-Gd-Zn-(Zr)合金制备方法,ZL201410668925.3 15. 陈娟、廖海光、韩靖宇、彭立明、郑飞燕、吴玉娟、刘越、易轰、丁文江,一种原位制备含硼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ZL201610693513.4 |
||||||||||||||||
荣誉和奖励 | 主要荣誉: 1、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2、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16); 4、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4年) 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 主要获奖: 1、 高性能镁稀土合金材料及其关键应用技术,国防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7年 2、 高强耐热镁合金材料及其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2014年 3、 第12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组部/中科协/人保部,2011 年 4、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控形控性一体化高强韧镁稀土合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2010年 5、 含稀土高强度铸造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ZL200510030457.8),知识产权局中国优秀专利奖,2009年 6、 高强度镁稀土合金及成型技术的研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 7、 高性能耐热镁合金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7年 8、 高强度镁合金在国防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年 9、 阻燃镁合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
||||||||||||||||
其他 |